ENGLISH 现在是:

image.png

学界动态

方兴东:像爱护眼睛一样重视隐私保护学界动态

时间:2018-05-23   出处:环球时报  作者:  点击:
中国人隐私问题的觉醒浪潮已经越发汹涌,势不可当,虽然代价不菲。19日,停业整顿一周的滴滴顺风车悄然恢复业务。无论司机还是乘客,必须完成多个步骤后,才可使用顺风车业务。这让大家一时间难以习惯,业务冷清很多。显然,在隐私和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和效率之间,的确需要代价,有所取舍。

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不断深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全面到来,既为我们创造了极大的便利,又使得潜在的危险性和破坏性与日俱增。过去20年,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隐私为代价的。但是,这绝不是网民真正乐意的,而是因为制度不完善、规则不明确、维权成本高造成了普通用户的无力和无奈,形成了整个社会长期的麻木和漠视。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极低的违法成本纵容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在隐私问题上长期放任和滥用的事实。可以说,这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原罪之一,也几乎是每一个互联网巨头的原罪所在。如今,这个局面必须终结。

郑州空姐遇害事件告诉我们,忽视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不仅会影响我们生活的质量,也会损害个人利益和财产,甚至危及生命。无论对中国互联网企业还是国家层面制度建设,隐私保护都是必须直面的挑战。而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超级平台权力和责任的严重失衡。隐私问题依靠互联网企业自觉、自律是极不可靠的。承载数亿用户服务的网络平台,作为纯粹的私营企业性质,平台的封闭性和营利性,决定了隐私保护的动力和能力都非常有限。而真正符合网络时代的新体系化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群策群力,但在当下却是切切实实的“鸿沟”。这预示着我们对未来不能盲目乐观,各种隐患和危机很可能还将继续引爆。

“空姐案”是中国人最新一次重要的隐私启蒙。之前阿里巴巴的芝麻信用事件、腾讯华为的数据争端、百度的麦克风事件和更早一些的“徐玉玉案”等,一次次案例甚至血的代价让中国人逐渐明白了隐私的重要性,知道了法律制度改进与完善的迫切性。接下来,中国互联网企业必须将隐私问题纳入企业价值观最重要的内核之中,落实到每一个产品和服务之中,建立起真正可持续的健康商业模式。这是我们的必由之路,也是走向全球化的基本要求。顺风车“不太便利”的两分钟程序,是我们当下享受互联网美好生活必要的代价。相信随着技术和制度的完善,这种便利性还会进一步改善。

新的浪潮面前,平台需要深刻反思,尽快纠错,用户也需要树立全新的隐私意识。在网络空间时代全球越来越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不再是隐私保护缺失的“飞地”。而我们在隐私问题上的下一次进步,不能依靠再一次的惨剧来推动了。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知产法网)主编


蒋志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曾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学院、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任高级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主编、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民行诉讼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会委员,2014年、2015年受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和加方科技部邀请参加知识产权法律和创新论坛并演讲,2013年12月获得中国版权事业卓越成就奖。